• 首页 /
让学习真实发生   让核心素养落地—— 上海市卢湾中学“问道新课标”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纪实(第二场)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12日 来源:朱靖

让学习真实发生 让核心素养落地

                 上海市卢湾中学“问道新课标”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纪实(第二场)

 

春归万物生,风暖踏新程。上海市卢湾中学“问道新课标”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月第二场活动于320-324日顺利举行。道德与法治学科、数学学科、历史学科、物理学科先后推出6节研讨课,学科教研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以课为载体积极探讨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转型和变革,为打造高品质的课堂教学深耕研究。学校邀请到了相关学科专家、教研员现场指导,部分区内和外区兄弟学校教育同行前来观摩参与活动。

 

道法专场:真实场景启发引导实践体验

——方红艳老师执教《家的意味》

320日上午,青年教师方红艳老师代表政史教研组为大家呈现了一节六年级研讨课《家的意味》。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生活中蕴藏问题和知识的场景和事例,既让课堂充满“家的温情,又层层启发引导学生感悟对家庭责任感的认同和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本课的另一大亮点是凸显道法学科的实践体验,通过课前“Home主题摄影和课中传承家规家训”等活动,实现了学生多元体验。

黄浦区道法学科教研员王爽英老师充分肯定了本课能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真实场景教学要求,并且充分挖掘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教学;同时从课前到课中设计了丰富的实验体验活动,切实促进学生的思辨与知行合一。王老师也建议学校道法学科组能进一步加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形成典型推进经验,同时对初中四年道法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设计,切实能将素养落地。

 

数学学科专场:增强模型观念和应用意识,培育核心素养

-----吴益老师执教《21.33)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祝光兢老师执教《如何通过树的影长求得数的高度》

 

320日下午,数学教研组的2位青年教师吴益老师和祝光兢老师为大家呈现了2节八九年级的数学课。

吴益老师执教的是八年级新授课,引导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观察、体会用换元法解分式方程(组)的方法,并共同归纳出四步骤,从中体验数学的化归思想。吴益老师的课堂语言平实而精炼,充分关注个体差异,课堂反馈及时。祝光兢老师执教了一节九年级专题复习课,创设了 “从植树中测量树高”的真实情境,抽象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增强模型观念和应用意识,培育核心素养。

黄浦区数学学科教研员陈磊老师认为学校本次活动的主题让学习真实发生,让核心素养落地集中体现了新课标的重要关键词,指出通过数学活动积累活动经验,通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会数学的基本方法是数学学科提升核心素养的两条重要路径。陈老师肯定吴益老师的课重点突出,双基落实到位,课堂中关注学生生成,敏锐捕捉学生的错误、亮点,解决了教学难点高;祝光兢老师的初三复习课上出了新意,引导学生在复杂场景中解决数学实际问题,在情境的变化中,步步追问,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提升。

陈磊老师在与学校数学教研组的互动中为今后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希望学校数学组能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让数学学习体现主动的过程,凸显课堂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价值,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力。同时更要注重让学生尝试将实际问题改写为数学问题,感悟数学语言的严谨。

 

历史学科:单元统整 情境策略 史料探究

——俞馨园老师执教《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321日上午,青年教师俞馨园老师向大家呈现了一节八年级历史《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紧扣《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体现了单元统整和“大概念”教学的意识,精心挑选教学史料,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解读史料信息,帮助学生培养 “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教学中俞老师凸显“时间轴”的不断延展,将不同历史时期亚非拉国家的发展串联在一起,且突出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一时空背景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有助于学生培养历史学科“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

黄浦区历史学科教研员陈慧敏老师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充分肯定课堂丰富的史料背后是执教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和学习,尤其是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东方杂志》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报道串联整节课,巧妙打通了中外历史。整堂课彰显情境化教学策略,依托时间轴将长时空纵向融合,将广时空横向整合,助推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俞老师引导学生通过“示范-模仿-迁移”的学史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陈老师也建议学校历史学科组,能继续基于单元统整的视角,在教学实践中凸显大单元”“大概念

 

物理学科: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余菲老师和潘佳鑫老师执教《利用滑动变阻器制作一个长度测量仪(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322日下午,物理学科组余菲老师和潘佳鑫老师面向全区物理老师展示了学校物理组精心设计的九年级物理专题复习课《利用滑动变阻器制作一个长度测量仪》,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作为初三二模考试前的专题复习课,融合了新课标要求,凸显了真实问题情境下的物理学习。余菲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开门见山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把真实任务抽象化建构物理模型,学生利用所学电路知识自主设计方案,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找出最佳方案,课中在对每个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复习电路知识,提炼出解决电路动态问题一般方法和思路。潘佳鑫老师执教的第二课时,对设计的方案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的提出质疑和改进方案,最后对方案进行定标和制作,并将实际测量结果与真实的刻度尺测量结果作对比,留给学生无限思考空间。

黄浦区物理学科教研员成晓俊老师对本次九年级专题复习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成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复习课的新面貌,充分彰显了物理新课标所倡导的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两位老师在执教过程中更侧重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两节课按照“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的思维顺序展开。这两节课是一个真实任务,又是一个电路复习课,以真实任务的解决作为一个单元,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建议学校物理组也可以作为物理与工程技术跨学科教学的借鉴。

 

第二场“问道新课标”四个学科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虽告一段落,但是卢湾中学教师们践行新课标的实践探索和学习研究却持续不减,以课为载体,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是各学科组开展草根研究的行动路径,教师们努力探求在学科教学中让学习真实发生,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持续落地,助力学生更好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