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让学习真实发生    让核心素养落地——上海市卢湾中学“问道新课标”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纪实(第一场)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8日 来源:朱靖

让学习真实发生    让核心素养落地

                   上海市卢湾中学“问道新课标”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纪实(第一场)

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全体教师共研《2022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积极践行课堂教学的转型和变革,打造高品质的课堂教学,卢湾中学于2023315日起以“让学习真实发生 让核心素养落地”为主题,开展“问道新课标”2022学年第二学期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月活动。

315-317日期间,第一场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拉开帷幕,英语学科、化学学科、地理学科、音乐学科先后推出5节研讨课。学校邀请到了相关学科专家、教研员现场指导,部分区内和区外兄弟学校教育同行也前来观摩参与研讨。

 

音乐学科专场:创意实践促进文化理解

——杨海蓉老师执教《多元融合的拉格泰姆》

315日下午,黄浦区音乐学科带头人、正高级教师杨海蓉老师代表学校艺术教研组展示了六年级《多元融合的拉格泰姆》一课。本课紧扣新课标提出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四个核心素养,通过一系列的音乐课堂实践,让学生感悟、体会“拉格泰姆”这种美国音乐形式的平稳的行走低音与不平衡的切分旋律相对而形成的交错与冲突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了解“拉格泰姆”音乐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并着重落实文化理解。

作为区音乐学科带头人,杨海蓉老师现还流动到学区内上海音乐学院附属比乐中学,本次展示课也邀请到了上音比乐钟斌副校长和音乐教师代表参与。钟校长认为音乐的感染力量是很强大的,杨海蓉老师能用高质量的音乐课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美感和对音乐的热情,同时他也鼓励杨老师坚持自己的音乐教育梦想,发挥更大的辐射引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黄浦区音乐教研员沈菡老师从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角度充分肯定了本课对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从专业的角度肯定了本课的构思、备课过程、资料的选用等优点。杨老师精心设计的音乐实践活动,如拍打节奏、舞步律动、师生合作以及旋律创编等递进式活动,丰富学生音乐学习经历,让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

 

化学学科专场:真实情境 问题驱动 技术赋能

——顾陈浩老师执教《金属的化学性质》

316日下午,化学学科组顾陈浩老师执教了九年级《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本课从氢能汽车的情境出发,引出化学在工业、生活、实验室中的应用,对金属的化学性质开展初步探讨。顾老师基于问题引领,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分组实验、观察、交流、类比中推断出金属与酸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性。并以我国古代化学湿法炼铜的史料,让学生在感受我国民族智慧的同时,利用学科特色的实验来验证该史料的真实性,从而进一步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堂的最后指导学生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充分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黄浦区化学教研员张如欣老师充分肯定了化学组此次活动开展的意义和收获,认为顾老师执教的本节课以情境设计、问题设置的方式让学习真实“发生”,并结合多样的学生活动、讨论环节让核心素养“落地”。顾老师通过层次性强、目的性强的问题链,巧妙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强调了“比较、猜测、类比”等多种探究思维,潜移默化中建立由“一种”物质迁移至“一类”物质的学习方法。此外,张如欣老师也称赞了本节课中“技术赋能教育”的理念,顾老师充分利用平板等电子设备,让学生能够自主开展点评、互评、纠错等环节,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同时解决了传统课堂上的一些弊端。

地理学科专场:单元视角下的大任务驱动和跨学科整合

——盛燕婷执教《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17日上午,地理学科组的盛燕婷老师执教了七年级《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课。本课一开始,盛老师就创设“看沙棘、品沙棘”的情境,让学生从嗅觉、味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碰撞,激发起学生对沙棘认识的学习兴趣。盛老师通过“认识沙棘——寻种沙棘——开发沙棘”层进式的任务导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和成果展示,通过材料阅读、地图调用进行信息提取、地区比对、条件解释、发展推测等多层次的思考与学科实践,分析沙棘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

地理学科专家、正高级教师宋赛萍老师充分赞赏了学科组能基于新课程标准,主动作为,积极研究并实践。对于盛老师执教的课,她认为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及时追问、适时总结,组织引导能力强。课堂设计脉络鲜明,处处透着创新和创意,任务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自主驱动,合作探究,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落地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中“地图”应用频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同时展现了浓郁的地理学科“味道”。本课的突出亮点还在于从单元学习的角度,提升了学生农业部分学习的整体认知,并通过七年级地理课堂中渗透跨学科的思想,体现了初中整体教学的延续性与融合性。

 

英语学科专场: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马韵老师执教《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和施圣杰老师执教《A dangerous servant

317日下午,英语教研组的马韵老师和施圣杰老师为大家呈现了2节精心准备、独具风格的英语课。

马韵老师执教了七年级《The grasshopper and the ant》一课。本课从英语整体阅读出发,引导学生把握寓言故事框架;再深入理解文本,通过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对比蚂蚁和蚱蜢在行为、思想和情感上的异同来挖掘“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关注“寓言”的文本特征,激发学生对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思考,并通过合理想象开展创意活动“续编故事结尾”。

施圣杰老师执教了八年级《A dangerous servant》一课,他从标题导入引领学生破题,说出什么是危险的仆人,为该语篇设置悬念和阅读目标。整课层层递进,施老师通过运用流程图和括号图引导学生整理文本信息,形成思维发展。在读后活动中,让学生创作标题,并思考作者设计该标题的意图。课的最后结合标题和文章的主旨,通过创意“蜘蛛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电,引导学生注意用电安全和节约用电。

评课环节,作为学校“1+4+N”英语工作室导师,英语学科专家、浦东新区教研员王瑛老师对2节英语课进行了点评,她指出从两位老师的的课堂中能看出教学场景十分真实,教学功底十分扎实,两位老师课堂中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真正地落实了新课标中的学习活动观,活动设计逻辑性强,因而也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王瑛老师还称赞马老师的课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典型尝试,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而施老师紧扣“思维工具”激活背景知识则是一次经过反复思考、有所取舍、勇于尝试的阅读教学创新之举。

 

4个学科开启了第一场“问道新课标”课堂教学研讨展示活动,也呈现了艺术、英语、化学和地理学科组集体研讨的智慧。各学科组共研2022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着力探索课堂教与学变革的径与方法。边研究、边思考、边实践,卢湾中学的教师们在观课、研课、评课中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感悟和理解。第一场展示活动为后续各学科的研讨展示活动做了引领示范作用,专家的评课指导也有力推动了我校教师对新课标理念的深度理解和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