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为学生思维的生长铺路架桥 上海市卢湾中学理化教研组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5日 来源:王春燕

为学生思维的生长铺路架桥

上海市卢湾中学理化教研组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活动纪实

本学期以来,卢湾中学各教研组陆续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主题研修展示活动。124日下午,学校理化教研组开展了以“为学生思维的生长铺路架桥”为主题的研修展示。教研组全体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研组长、学校教学管理团队共同参与本场活动,学校还特别邀请了黄浦区初中物理教研员成晓俊老师全程参与并作点评指导。

本次研修活动的第一部分,由吴怡老师执教八年级物理新教材第四章第5节《透镜的应用》第一课时“近视的预防与矫正”。课堂上,吴老师从学生群体近视率较高的数据引入本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入手,把生物学中眼睛模型与物理中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联系起来。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会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的调节功能,经历实验探究、分析交流,从而完整地解释人眼成像和矫正视力原理。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学生思维不断激活,小组充分讨论,最终自然而然又形成“保护视力,健康生活”的意识。

观课后,教研组围绕本课例开启现场研修的第二部分研讨活动。研讨由教研组长华晓燕老师主持。首先吴怡老师进行了说课分享,本节课是新教材新增教学内容,她通过构建近视问题的真实情境和实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也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特点,巧妙地将物理学知识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

紧接着,理化组的老师围绕“‘双新’课堂优化教学设计,激活思维”这一主题,从四个子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子议题一:以模型建构引导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叶敏老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模型建构的思想很重要。可从四个方面来实践落实,联系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引入物理模型建构思想;创设物理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激发建模思维;抓住问题本质,引导学生建立基本的物理模型;引领学生完善具体模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子议题二:真实情境下的教学活动设计。潘佳鑫老师指出,围绕真实情境展开教学,突出基于真实情境的学科实践,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余菲老师指出,通过创设贯穿教学始终的真实情境开展探究教学,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加强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世界产生关联。

子议题三:跨学科视角下的教学活动设计。桑卓成老师指出,跨学科活动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体现“双新”提出的综合学习要求。宋逸清老师谈到,通过跨学科项目,能够加深学生对多个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为学生的思维生长提供丰富的养分和广阔的舞台。

子议题四:新教材教学中单元作业设计。顾陈浩老师指出,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取决于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单元作业可以从单元前作业、课时作业、单元长周期作业和单元实践作业这四个方面来设计。“双新”以来,化学学科致力通过单元长周期作业和单元实践作业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科学原理,鼓励学生创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

黄浦区物理教研员成晓俊老师对研修活动作了点评指导。成老师指出,旧教材授课模式是“情境-探究-应用”,应用环节可能是课堂的最后5分钟。如今新教材直接把应用变为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基于此,好的教学首先要有逻辑结构,每个活动前后要有关联。吴老师的这节课活动一和活动二是有严密逻辑的。其次整个教学中贯穿核心素养。本节课活动一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中的证据意识,用实验现象来作为推理判断的依据;活动二的目的是让学生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与假设,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吴老师这堂课充分体现了这两点。

教学发展部吴多来主任对本次理化组校本研修活动作了肯定,理化组围绕新课标要求,积极融合新旧教材的内容,围绕真实问题情境展开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建模思维能力和应用模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为学生的思维生长铺设更加宽广的道路。

最后,张怡校长对本次主题研修展示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课堂教学活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每一个教学活动要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并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科学思维、科学方法,逐步发展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还强调“双新”实施中校本教研的重要性,教研组要序列化、递进式地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让校本教研真正地服务于教学和学生成长。

卢湾中学理化教研组的老师们将进一步加强“双新”高质量的课堂探索,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并在真实的研修中沉淀自我,同心齐研,向学而教,在教师专业化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