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强化学科实践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上海市卢湾中学音美劳艺信教研组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4日 来源:王春燕

强化学科实践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上海市卢湾中学音美劳艺信教研组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活动纪实

 

为深入贯彻“双新”理念,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上海市卢湾中学自9月以来组织各教研组陆续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校本教研”主题研修展示活动。20241030日下午,学校音美劳艺信教研组开展了以“强化学科实践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的研修展示。教研组全体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研组长、学校教学管理团队共同参与本场活动,学校还特别邀请了黄浦区教研员王慧洁老师全程参与并作点评指导。

本次研修活动的第一部分,由谢心怡老师执教了一节六年级劳动学科公共项目“布艺小包袋的设计与制作”中的第二课时“绘制裁剪图”。 课堂上,谢老师从上一课时学生设计的包袋草图引入,通过深入分析设计草图,引导学生探究包袋的平面图形构成,进而绘制展开图,思考分析以展开图的尺寸来裁剪布料并缝制包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制裁剪图,为后续制作加工做准备。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手段,用iPad绘图替代了传统的手绘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绘制效率,更让裁剪图的设计呈现出更加尺寸精准与随时可修改的效果。在作品的展示与点评环节,谢老师运用评价量表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布艺制作的独特魅力。

观课后,教研组围绕课例开启研修活动的第二部分研讨活动。研讨活动由教研组长董丹阳老师主持。谢心怡老师首先进行了说课分享,她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以“项目”为特征的劳动课教学中落地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让知识与素养在“项目”驱动和数字技术的助力下焕发新生。紧接着,教研组围绕“学科实践”从三个子议题展开研讨。

子议题1:学科实践中的情境创设。执教劳动课程的吴静君老师分享了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需贴近真实生活,从学生的成长逻辑出发,让他们在真实体验中热爱劳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劳动实践。周芸颉老师则探讨了如何通过模拟或再现特定情境,让学生在更加真实、具体、生动的环境中学习,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子议题2:数字技术在学科实践中的运用。信息科技学科徐恺老师认为技术支持是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在教学中选取合适的互动教学app、人工智能工具、虚拟互动软件等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提高学习效果。音乐学科的吴媚老师探讨了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她提到利用数字化创作平台进行音乐创作,强化实践能力;通过AI生成软件等数字化应用软件,让学生自主开展音乐创作。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能培养创意实践能力。

子议题3:学科实践中的多元化评价。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艺术学科董丹阳老师认为,评价要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标准,与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相契合。强调过程中的评价和具体化作品的评价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

随后,区教研员王慧洁老师对本次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作了指导点评。她充分肯定了本次研修活动和谢老师的课堂展示成果,认为活动紧密围绕新课标要求,积极实践劳动项目,围绕真实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她提出,情境创设应更加注重问题的引领和学生的融入感,可分为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两种情境;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数字化手段,关注工具的选择和侧重点的把握,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体验;在评价方面,她强调要关注核心素养的体现和个性化评价的实施,以激励学生追求卓越。

最后,张怡校长对本次教研组主题研修展示活动进行了总结。张校长指出音美劳艺信教研组是最能充分体现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研组。本次活动是一次有主题有实效的研讨,不仅展示了劳动学科的独特魅力,还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她强调“双新”实施中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并期望今后能继续深耕课堂,加强学科实践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本次主题研修展示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教学实践,更是一次深度的理念碰撞。音美劳艺信教研组全体教师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实践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师专业化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