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正文
追寻红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
上海市卢湾中学开展暑期“乐享·人文”主题活动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卢湾中学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和响应黄浦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要求,在暑假期间依托区域红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改革发展资源等,引导卢湾学子以雏鹰小队主题式活动形式,开展“乐享·人文”主题活动。整个活动以“研红色足迹”“绘时代脉络”“诉峥嵘岁月”“颂星火辉煌”四个版块贯穿起从景点参观到红色路线设计再至学生感悟发展,将思政课程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进红色场馆,以生动实践的方式让思政教育焕发新的活力,真正落实学思践悟,在行走中体会红色文化,感受人文精神,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研红色足迹
卢湾学子们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通过一个场景,甚至是一个物件引发内心的情感共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学子们踏上滨江创新之路,看黄浦新貌,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学生们自发以雏鹰小队的形式,来到中国船舶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场馆,以“看变化”和“看创新”两个角度,从中国船舶工业的巨大变革中感受到了人类依靠科学技术对海洋的不断探索与征服;从由上海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感受到创新发展所蕴含的无限力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卢湾学子行走在具有深厚红色历史底蕴与现代创新发展相融合的区域,行走在见证及参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成长之路的区域,在高楼大厦林立,创新企业层出不穷的今天,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浦,作为党的诞生地、团的发源地、队的光荣地,拥有数不胜数的“红色宝藏”,卢湾中学的团员、入团积极分子和少先队员们用脚步丈量这片红色热土,用足迹完成一场与历史与今天的“深度对话”。卢湾学子的所到之处、所见之景、所闻之事,都成为此次暑期人文行走活动的生动素材。
1七(1)中队 周禹澎
黄浦滨江的风情,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创新,以及船舶馆的工业魅力,共同编织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这次行走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红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勇于开拓创新,将红色文化与现代化发展交融,赋予上海、赋予黄浦无限活力和潜力。
2七(6)中队 柏家榕
此次滨江创新之路行走,让我切身体会到了黄浦滨江的繁荣昌盛。步入董家渡金融城和绿地外滩中心,我深感现代金融的繁荣和创新氛围的浓厚,感受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与活力,这座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眼光。
绘时代脉络
在黄浦的这片充满红色历史底蕴的土壤上,红色文化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新时代的征程。通过沉浸式的红色路线研学,卢湾学子们不仅重温了共和国的成长历程,更将这份独特的记忆转化为行动的力量,六年级的同学们亲手绘制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时代发展地图。
有同学选择从上海人过江方式的变化说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从乘船摆渡到桥梁飞架、隧道穿江的历史跨越,展现了这座城市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与现代化进程的飞速推进。这不仅是对物质文明进步的颂歌,更是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生动写照。
有同学则聚焦于浦东的飞速发展。从昔日的阡陌农田到今日的国际金融中心,浦东的崛起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成就,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地图,将浦东的天际线、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群,以及那些见证着奇迹发生的街道与地标一一呈现,让人仿佛能听见时代前进的铿锵足音。
此外,也有同学沿着淮海路这一充满历史韵味与人文情怀的街道,深入研习了这条“红色之路”上蕴藏的红色人文力量。通过寻访老建筑背后的故事,聆听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在地图上,淮海路不仅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更是一条承载着红色信仰与民族记忆的红色文化长廊。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卢湾学子的原创时代地图,尝试跟着地图感受上海的发展和中国的成长脚步。
这些地图不仅是地理空间的指引,更是心灵与历史的对话,引领着每一位卢湾学子穿越时空,感受那份不灭的信仰与坚持。部分小队不仅凭借智慧与热情绘制了独一无二的红色地图,更是勇敢地踏上了自己设计的路线,以脚步丈量历史的深度,以心灵感受每一段红色历史的温度与重量,让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深深植根于实践之中,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诉峥嵘岁月
在这次暑期研学活动中,七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个暑期纷纷化身为灵动的小小宣讲员,精心挑选了一个个充满故事的红色人文点,作为传递历史火种的舞台。从一件件承载岁月沧桑的物件、一位位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一个个见证时代变迁的红色地标入手,卢湾学子们以细腻的笔触和激昂的语调,缓缓铺陈开自建国以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七(4)中队 须诗凡 《永不消逝的电波》
当目光聚焦于秦鸿钧秘密电台旧址,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这里,秦鸿钧的英勇事迹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他,一个普通而又非凡的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与严密监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历经千辛万苦组装起一台台秘密电台。这些电台,在暗流涌动的夜晚,成为传递革命火种、指导斗争方向的生命线,为党的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大家不仅被秦鸿钧的英勇事迹所震撼,更被共产党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七(3)中队 王添麟 《左联五烈士遗物——千疮百孔的毛衣》
在左联五烈士纪念馆,卢湾学子不仅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与牺牲,更通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遗物,触摸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脉搏。其中,一件布满弹孔的毛背心尤为引人注目,它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却仿佛有着千言万语要倾诉。在学子的深情讲述下,这件毛背心背后的故事缓缓展开。它曾是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的日常衣物,见证了无数次生死考验与不懈抗争。那些密集的弹孔,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伤痕,更是精神上的烙印,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先驱们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如何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守护着心中的理想与信念。
七(6)中队 张馨文 《南京路上好八连——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在这场心灵的对话与历史的回响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将这段厚重的历史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全体卢湾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内涵,展现了青年一代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在未来的道路上,这份对红色历史的深刻认识与崇高敬意,将化作他们前行的动力与信念,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颂星火辉煌
八年级的学生们以满腔热忱对经典歌曲、诗歌进行匠心独运的改编,巧妙融合红色人文历史的深邃底蕴,以研学的感受为触发点,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二次创作盛宴。他们不仅是在传承,更是在创新中赋予了这些旋律与文字新的生命。每一音符、每一诗句都跳跃着时代的激情,录制而成的音频段落,宛如穿越时空的号角,激荡人心。
卢湾中学坚持在暑假期间深入挖掘并发挥好红色资源的铸魂育人功能,让红色资源“开口”,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引导卢湾学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以卢湾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弘扬红色精神,重温发展故事,感悟使命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