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正文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促进国际跨文化理解
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端午节文创展”剪影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青少年国际视野培养和民族精神培育的有力支撑。卢湾中学积极探索英语项目化学习,将其打造成为学生语言学习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中,“打造端午节文创展”项目让师生将视线汇聚在传承与创新的碰撞节点,深情致敬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文创展”是六、七年级学生们于端午节前夕,在经历了“Dragon Boat Festival”单元学习后的拓展探究项目。该项目以“时值端午节,英国姊妹学校的师生即将来访我校。作为接待小使者,你将如何策划一场富有创意又内涵深远的端午节文创展,以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驱动性问题,聚焦“如何用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端午节文化?”这一本质问题,以端午节文创展作为跨文化交流的载体,落实语言能力、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等项目目标,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探索式阅读:发现传统文化的融合点
项目组的同学们不仅在课堂上共同学习了屈原、端午节等相关内容,还在课后通过分组阅读进一步探索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国外文献中对于端午节的相关描述和记载。同学们以阅读笔记的形式记录下了所知所得、所感所疑,以跨文化理解的视角寻找和发现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的融合点。
思辨式分析:抓住传统文化的体验点
项目组的同学们在开展《Quyuan and Dragon Boat Festival》的学习时,并未仅仅停留在对文字的表层理解,而是通过一系列深刻的探究和追问,进一步挖掘其内涵:屈原给了楚怀王怎样的建议?吃粽子习俗背后的深层社会和文化价值有哪些?这些问题推动了同学们对端午节文化的深度探究。“端午节时见面该如何问候?”等争议性问题更是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辨式分析,他们通过填写KWH表,列出已知和预知的内容,不断通过“追问—探寻—质疑—分析”的方式填补项目持续研究带来的空白。
屈原的历史影响、赛龙舟和挂艾草等习俗的深层含义、粽子的文化意义以及不同地区的庆祝方式等问题更是引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在当下创新性传承与发展”这一议题的深层次思考,抓住传统文化的体验点,创造有文化价值的文创产品,成为了本次项目成果呈现的亮点之一。
融入式探究:找准传统文化的切入点
在经历了前期的探索阅读和思辨分析后,为了使得展品设计更贴合外国友人的参观体验和认知视角,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采访提纲,从对端午习俗的了解到对文创展参观的需求等不同角度,对外国友人进行了现场访谈,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收集了不同国家对于端午节的认知信息,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活动组织和语言沟通能力,更增强了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采访过后,同学们基于前期的项目研讨和准备,依据各自的专长领域开展了后期的创意产品设计。从精心准备的文案介绍,到巧妙构思的创意展品,都一一传达着同学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粽子模型、盲盒、端午立体书、自制龙舟、主题茶具和梳子、艾草香囊等,都是同学们在项目探究中不断寻找和发现的传统文化切入点和创新点。
"端午节文创展"项目化学习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语言交际运用技巧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也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了项目团队协同合作的重要性,随着一幕幕精彩的出项介绍,一组组创意产品的呈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卢湾的校园里漫漫滋养,沉淀生根。
作为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种子学校,卢湾中学在项目化学习变革育人方式的探索之路上已经走过了五载岁月,从跨学科项目到学科项目,从初露锋芒到“上海样本”,点滴之处皆是卢湾人对教育变革的尊重和迎难而上的信心,立志不求易成,行事不避艰难,卢湾中学必将在厚积中薄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