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 正文
2024年3月25日下午,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来到上海市卢湾中学,共同开展了语文学科和道法学科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研讨活动主要分为课堂展示、评课互动、专家点评三大环节。两地教师呈现了4节风格多样、情境多元、教法不一的课堂教学,同中求异,绽放精彩,思维碰撞,取长补短,促进了两地之间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校际教学研讨的高质量发展。
大思政背景下的知行合一
——九年级道法《多彩的职业》同课异构专场
道法学科研讨专场上,上海市卢湾中学张芳芳老师和广东省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的梁艳芳老师共同执教了九年级下的第三单元《多彩的职业》。在这次同课异构的课堂上,两位老师在单元教学视角下,用她们扎实的基本功,开阔的思维,精心的课堂设计,为我们呈现出了两节教学风格不同,但又充满生命力的思政课堂。
张芳芳老师依据单元教学统整要求,设计并执教了《走向未来的少年:多彩职业筑梦出彩人生》一课。课堂教学中,张老师通过案例分析、情境创设、辨析交流等多种形式,从学生个体入手,让学生通过自我职业生涯的规划活动,来认知职业规划的基本程序、方法和思路,并培养学生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张老师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由小及大,让学生在分析感知中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最后激励学生理解时代赋予青少年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成长成才。
梁老师基于单元学习要求,设计并执教了《我与祖国共成长》一课。梁老师的教学以中国近十年的巨大发展成就作为引入切入点,让学生在感悟国家的发展成就中,理解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关系,激励学生以国家社会的需要出发,选择职业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气,并且由国家到个人,在对自身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为社会国家作出青年一代的贡献。
课后,我校道法学科组全体教师和来自广东的专家老师们共同对这两堂课进行了积极的互动研讨,肯定了两位老师基于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整体突破,实现了道法课堂学习方式的改变。来自徐汇区教育学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瑞梅老师为道法学科专场研讨进行了精彩且细致的点评。王老师指出,“大思政课”是进入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更好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和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习总书记曾强调“大思政课,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王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思政教学都体现了这一要求,都能从学生的困惑和生活实际出发,把学生的体验放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背景下,从全景的角度来理解课程,努力进入学生的内心,是有生命的,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也改变了传统道法学科课堂照本宣科,干巴巴的问题。王老师肯定了同课异构的活动载体和形式,两地教学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同行间的切磋研讨,促进两地的思政课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入耳”,更能“入心”,“入魂”,开创出大思政教学的大美篇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同“花”不同“香”
——八年级语文《壶口瀑布》同课异构专场
语文教学研讨专场上,上海市卢湾中学青年教师王春燕老师和广东省深圳市理创实验学校的游云云老师共同执教了八年级《壶口瀑布》一课。课堂教学中,两地教师从多维度、多层面呈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却同样指向“为学而教”,呈现了两堂令人耳目一新,却风格迥异的语文教学。
我校的王春燕老师从语文新课标和大单元设计入手,抓住《壶口瀑布》的游记特色,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体悟文本遣词造句的内容、美感和情思,深化对游记的理解,把握“所见”与“所感”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及感悟。课堂教学中,王老师既注重对游记文体特点的渗透,也注重分析作者的精美语言和精心布局的独特情思,更层层深入地引领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性格,感悟作者的家国情怀。
广东的游云云老师以《壶口瀑布》为切入口,深挖作者梁衡散文的独特性,通过对宏观整体架构的把握和微观词句的分析,感受梁衡散文中的情感美、形象美、哲理美、言辞美。游老师在引导学生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理解游记的三要素,落实语文的本体知识,通过对文本的朗读分析,感受壶口瀑布水的特点、黄河的特点。
课后,我校语文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和来自广东的专家老师们共同对这两堂课进行了积极的互动研讨。大家对两位老师课堂的精彩呈现和前期的充分准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感到本次同课异构的研讨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借鉴,有所反思;两位老师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度学习思维,让他们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浸润在语文审美熏陶中的乐趣。
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郑桂华教授对本次语文教学研讨活动进行了点评指导。郑桂华教授从“学生观”“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四个维度出发,盛赞了两堂课的精彩之处,同时也与老师们探讨互动了两堂课的可改进空间。郑教授强调,新课改背景的下语文教学的“学生观”,即教师以学生为本位,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看到学生的今日之需,又要看到学生的明日之需,并且要将明日之需——也就是学生的思维培养放在第一位;在“课程观”维度,郑教授建议教师要紧紧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壶口瀑布》作为实用类文本属游记类,教学设计中可以抓住“怎么读游记”的关键点,更多聚焦阅读鉴赏,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思;在“教材观”维度,郑教授表示语文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托,但不是完全依附于教材文本,教师们仅仅是借用教材中选取的典型性文章教语文,教学中应聚焦阅读策略的培养、表达交流策略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在“教学观”维度,郑教师引导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读了什么、学了什么,课堂教学要回到学生的真实需求。
本场研讨活动最后,岭南师范学院的李斌辉教授作了活动总结。李教授谈到同课异构是两地教学研讨的载体和互动形式,彰显了执教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风采,专家的高位专业指导也为听课学习者打开了教学新思路,引发了智慧碰撞,促进教师成长与反思改进。
学无止境,教亦无涯。“同课异构”是思想的交流,是思维的碰撞,沪粤两地教师共同落地课堂、对比寻异、深研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对学科教学本质的认识,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老师们定会在互鉴互补中且歌且行且创新,且教且思且奋进!